MCP Model Context Protocol

MCP(模型上下文协议)是由Anthropic于2024年11月提出的开放协议,旨在为大语言模型与外部数据源、工具之间建立标准化接口。它采用客户端-服务器架构,定义统一的通信规范,使大模型能动态调用实时数据(如数据库、API)和功能(如绘图、文件操作),打破模型训练的信息孤岛。

MCP就像一个万能插座,让大模型能即插即用地连接各种工具和数据。比如,原本大模型不知道今天天气,但通过MCP协议,它能调用天气预报接口,像人一样实时查数据回答问题。

MCP原理

MCP Host(主机环境):集成大模型的应用程序(如VSCode Copilot,Dify,Coze),负责执行AI任务并运行MCP客户端。
MCP Client(客户端):作为中介模块(如Cursor),在主机环境中管理通信,向服务器查询可用工具列表、转发调用请求,并处理响应。
MCP server(服务器端):封装外部工具接口(如数据库、API)。

MCP就像工厂流水线,主机运行AI大脑干活,客户端负责传话找工具,服务器存着数据库等外挂设备,客户端把需求告诉服务器,拿到结果再传回主机,最后把成品交给客户。

MCP最佳实践

利用开源工具:如AWS开源MCP Server套件,预置AWS最佳实践(如安全配置、成本优化),开发者可直接集成到代码助手。
调用现成服务:腾讯云提供MCP插件市场,支持调用地理位置服务、网页解析等工具,用户无需解码即可搭建智能应用。
自定义开发:开发者可遵循MCP协议封装企业本地数据或工具(如数据库、绘图软件),通过定义@tool注解暴露接口供大模型调用。

企业想用大模型查内部销售数据?用mcp把数据库包装成数据插件,大模型就能直接调用。开发者不用重复造轮子,直接复用现成插件,效率翻倍。

总结

MCP是让大模型连接万物的桥梁。它通过统一接口标准,解决了大模型无法实时交互、扩展成本高的问题。
技术上,他像翻译官帮大模型与外部工具对话。实践中,企业可快速接入数据库甚至内部系统。